将心比心,是一个最简单的难题
记得小时候去医务室,最抗拒的就是那股陌生而刺鼻的消毒药水味,那时候小小的我潜意识里甚至觉得它比针管针头更可怕。现如今我也穿上了白大褂,在医院里工作了许多年,偶然想起小时候很不喜欢的那个味道,却发现我早已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它熟悉它了,可大多数人对医院的第一感觉应该还是跟我最初的印象一样吧,感觉陌生,抗拒,不喜欢。
我看过一个人在网上骂医院缺德的帖子是这样的:他的妈妈经常要去一个医院打针输液,可是无意中听护士说打的针量不够,然后护士拿出少打的那部分药——他当时就做出判断,一定是这个医院的医生多给病人开药,护士克扣了病人的药。可事实确实是这样吗?作为一个医务工作者,我甚至不能想象现在还能有这样“无厘头”的医生和护士。就像学校、公司会有专门的管理制度一样,医院自然也会有专门的管理规定,医生开什么药开多少药有规定,护士打针输液更是有诸多规定。一个人不可能上班又迟到又出错还想得到老板赏识拿更多奖金,同样地,作为医生和护士也不可能想要去多给病人开药然后克扣下来归自己所有。后来我才了解到这件事的具体情况是,那个人的妈妈本来应该要一天打两次药,可是她一天只来了一次,于是护士告诉她,这样的话药会少打一半的量,她应该一天来两次,没打的药都给她留着呢——误会出在这里了。这本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可是病人觉得吃了亏,医务人员也觉得受了冤枉。
所以有时候真的很想感谢第一个提出换位思考的人,设身处地为别人想一想,将心比心,很多事情也就简单许多。可是将心比心,有时候真的是一个难题。就像没生病的人永远不能完全了解生病的人的痛苦一样,不在医院工作的人也很难完全明白在医院工作的人的难处。病人到医院来,什么都不熟悉,很多事情都需要医务人员详细解释,可是事情多又不熟悉,解释过之后,病人还是不明白或者忘记或者弄错了的事情也是有的,可是医务人员总会习惯性地以为详加解释之后病人就会明白了。病人到医院去,住院打针吃药,如果一时不见很明显的效果,就会很怀疑医生的能力,可是另一方面呢,又觉得医生应该完全能治好自己的病痛,治不好就一定是医生不好或者不尽力。所以,病人和医务人员应该是在矛盾中相互信任的吧,这样的信任缺少了一些东西,于是就会有误会。
我有一个朋友,家里的小孩咳嗽两天了,喝止咳糖浆也不管用,于是我说,赶快送小孩去医院啊,耽误了可不好。在我看来,她不接着送小孩去医院几乎就是不关心小孩的表现了,可是她说,明天一定去医院,可每次小孩不舒服去医院都是打针输液,小孩那个受罪啊,她都看不下去,心里难受得都想跟着哭。我才明白,我又一次太主观了。人总是不小心地就把自己的主观感受放在第一位,而忘了从别人的立场上想问题。我会误会她不关心小孩,病人也会误会我们医务人员不够尽心尽力,其实都是一样的。减少误会的方法其实也很简单,将心比心吧。
还记得东坡佛印心中有佛看人如佛的故事吗?自己心里简单一点,把别人也想得简单一点,事情就会简单许多。将心比心其实也很简单,很多人觉得做不到,只不过是因为他没认真想过去做而已。你,想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