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人类第三大杀手”,让慢阻肺无隙可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慢阻肺是全球第三大致死疾病。数据显示,40岁以上慢阻肺患病率为13.7%,60岁以上则超过27%,也就是平均每4位老人中就有1位是慢阻肺患者。
慢阻肺这个名字听起来比较陌生,但说起慢性支气管炎(老慢支)、肺气肿,大家可能都听过。慢阻肺就是这些呼吸道疾病进一步发展的结果,一般症状表现为反复咳嗽、咳痰、呼吸困难。患者在临床上往往表现为 “喘不上来气”。
什么导致了慢阻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形成是自身因素与多种环境因素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导致慢阻肺的第一大凶手就是“有毒颗粒或者气体”,最常见的就是吸烟。 吸烟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最重要的环境致病因素,也是我国成年男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最重要的病因。二手烟、空气污染、职业暴露(煤炭工、面粉厂、纺织厂等)、厨房油烟、家族遗传史、先天发育不良和某些特定疾病的进一步发展(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同样也是导致慢阻肺形成的元凶。 慢阻肺能治愈吗? 任何因素导致的慢阻肺,对肺的伤害都是不可逆转的。但是通过规范的治疗,大部分可以控制症状,避免急性加重,延缓肺功能的下降。 如何早发现、早治疗慢阻肺 慢阻肺又被称为“沉默的杀手”,这是因为早期的咳、痰、喘症状容易被患者忽视,等到确诊时,肺功能下降就已经很严重了。 所以,早发现、早诊断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病情控制至关重要。肺功能检查是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常用方法,也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严重程度评价、疾病进展监测、预后及治疗反应评估中最有用的指标。 钟南山院士曾提醒过:“要像重视量血压一样重视肺功能的检测。”建议40岁以上的人群,特别是长期抽烟的人群,或者长期接触一些烟雾,生物燃料等高危人群,每年做一个肺功能的检查。” 得了慢阻肺应该怎么办?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分为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 急性加重期通常是由受凉、呼吸道感染引起的,患者可有咳嗽、咳痰、胸闷、喘息等症状加重,甚至会出现咳大量黄黏痰、呼吸困难等症状。如有上述表现,应及时就诊,寻求专业呼吸科医生的帮助,减轻本次急性加重的影响,预防急性加重的再次发生。 而稳定期是指咳嗽、咳痰和气短等症状稳定或症状轻微,病情基本恢复到急性加重前的状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稳定期的自我管理对减轻当前症状、降低未来风险至关重要,具体包括以下措施: ●及早戒烟,清新呼吸 ●加强防护,接种疫苗 ●适当运动,呼吸训练 ●家庭氧疗,改善通气 ●规律用药,定期随访 附慢阻肺患者饮食小贴士: 慢阻肺患者平时应少食多餐,给予优质蛋白如蛋类、瘦肉、豆类、乳制品等;尽量采取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少摄入糖类;另外要补充适量的维生素A/B/C/E和所需的微量元素。避免辛辣、油腻及膨化食物;限制钠盐,防止水钠潴留,加重肺水肿。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工作委员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疗指南(2021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21,44(3):170-205 【2】闫维.谨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J].健康博览,2024,(05):20-22. 【3】2019-07-15 国家卫生健康委官网《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https://www.gov.cn/xinwen/2019-07/15/content_54096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