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饮食上“躲过”消化道息肉
济南重汽医院消化内科最近接诊一位患者:2年前因身体不舒服到医院体检,检查后发现胃壁上长有一个0.2×0.3cm大小的息肉。医生说息肉较小,可以再观察一下,加之患者胃部也没有什么不适,就没做处理,后来一直没有复查。
今年三月份,患者感到胃部有些不舒服,这才想起胃部息肉来,遂到济南重汽医院消化内科就诊,发现之前的胃部息肉明显变大,且增加了多个大小不一的息肉。
面对息肉,很多患者都会有疑问:为什么这好好的胃肠道会长出息肉这种异生物呢?又该如何预防呢?
胃肠息肉从哪里来?
胃肠道息肉的发生与遗传、饮食和伴发疾病有关,摄取高脂肪高热量膳食者结肠息肉的发生率较高,低脂肪低热量高膳食纤维膳食者结肠息肉的发生率较低。有研究表明肥胖、体重增加和成年的体重不稳定是结肠息肉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国内外有报道称长期应用H2受体阻滞剂和质子泵抑制剂后可增加胃底息肉的风险。
要理解息肉的由来,首先我们得知道胃和大肠在人体内起什么作用。胃是接受、消化饮食的;大肠把对人体有害的成分排除体外。因此胃肠病的发生就和我们的饮食有直接的关系。
中医常说“饮食不节,脾胃乃伤”。这里的“不节”有三方面:
一是食物量的不节,如饮食无度、暴饮暴食,爱吃的就吃撑,不喜欢吃的就少吃或不吃;
二是饮食时间的不规律,不能按时吃饭,如有时一天不吃,有时一天吃四五顿;
三是食物的品质不佳,经常吃过于生冷、或是过热的食物、坚硬难消化的食物,煎炸、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
以上这些不良饮食习惯很容易损伤胃肠。
胃伤了以后,会出现胃胀、反酸、打嗝、嗳气,甚至是胃痛;大肠伤了以后,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传导过快,出现腹泻、消化不良,久而久之胃壁、胃黏膜、肠黏膜上就形成了息肉;另一种情况,大肠出现传导过慢,会出现便秘,久而久之也会形成肠息肉。
这就是胃肠息肉生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长期饮酒、工作压力大、遗传等因素也与息肉的发生密切相关。
胃肠息肉会癌变吗?
胃肠息肉在早期时症状并不明显,一般是在胃镜或肠镜时无意被发现的。息肉继续生长可能变成腺瘤,而腺瘤继续发展就会变成癌。
研究表明:至少80%的大肠癌都是从肠息肉一步步“进化”过来的:息肉→腺瘤→腺瘤伴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性癌。不过有息肉的朋友不要过于担心,因为这个过程可能需要5-10年,我们有足够的时间阻断它的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息肉直径越大,癌变的机会越高。胃息肉一般都很小,不到1厘米,如果直径大于1厘米,就要警惕了。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
在饮食上应以吃易消化的软饭为主,多吃含植物蛋白、维生素多的食物;多吃新鲜水果,尽量减少腌制食品的摄入;注意饮食规律,避免暴饮暴食;避免各种刺激性食物,如烈性酒、浓咖啡、浓茶等。同时避免过硬、过酸、过辣,过咸、过热、过分粗糙的食物。
胃肠息肉虽然不等同于胃肠癌,但是却很可能促发癌症。不过,我们平时只要提高警惕,完全可以预防胃肠息肉的发生,即使发生了腺瘤性息肉也可避免其发生恶变。
建议40岁以上有肿瘤家族史的人群,家里有直系亲属是胃肠息肉患者的,长期喝浓茶烈酒、爱吃烧烤的人群,长期服用大量阿司匹林等药物的老年人,每年要做一次胃肠镜检查,以便能及早发现息肉,防止息肉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