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骨质疏松日丨骨质疏松如何发生的?这几个防治要点要知道!
每年的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近期,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与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共同发布了2024年世界骨质疏松日的中国主题为“管体重、强骨骼”,并倡议社会各界在疾病日之际共同传播科学管理体重、强健骨骼的理念,以预防骨质疏松症和脆性骨折的发生。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能看到一些老年人弯腰驼背、行动迟缓,稍不注意就容易骨折,这可能是骨质疏松惹的祸,这种无声无息的疾病,正悄悄威胁着人们的骨骼健康,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一、什么是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随者年龄增长发病率增高,且早期无症状,也被称为“寂静的疾病”。
二、发生骨质疏松的原因 1 内分泌因素 女性在50岁左右,卵巢功能开始衰退,雌激素分泌减少,男性在60岁左右,睾酮水平出现下降。由于激素水平下降,骨质疏松症易发生于绝经后的女性及老年人。 2 营养因素 钙和维生素D的缺乏会导致甲状旁腺分泌增加,进而导致骨吸收增加。同时,维生素D缺乏会影响钙和磷的吸收,使骨基质矿化受损。长期蛋白质缺乏会导致骨基质蛋白合成不足,新骨生成落后,若同时存在钙缺乏,骨质疏松症会提前出现。 3 遗传因素 年轻时期峰值骨密度的高低、绝经后或老年时期骨量流失的速度,以及骨质疏松症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风险均与遗传因素相关。 4 运动因素 肌肉发达、骨骼强壮者,骨密度高。老年人性激素缺乏、活动减少、力学刺激少,肌肉萎缩,骨量也相应减少。 5 药物和疾病 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者易发生骨质疏松症。糖皮质激素可直接抑制骨形成,促进骨吸收,同时可降低肠道对钙的吸收率并促进蛋白质分解代谢。此外,苯妥英钠、卡马西平等抗惊厥药,肝素等抗凝药,甲状腺素片等也可导致骨质疏松症。 6 不良生活习惯 吸烟、酗酒、户外活动少、长期久坐等不良生活习惯,均是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
三、骨质疏松的危害 骨质疏松症带来的危害不容小觑。轻微的外力作用,比如摔倒,甚至咳嗽等,都可能导致骨折的发生。其中,髋部骨折是最为严重的后果之一,也被称为人生的“最后一次骨折”,患者不仅需要长期卧床,还容易引发肺部感染、褥疮、血栓等并发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四、骨质疏松如何诊断? 症状:骨质疏松症在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症状,常被称为“隐形杀手”,随着病情进展,骨量不断丢失,骨微结构破坏,会出现腰背疼痛或全身疼痛、身高变矮、驼背甚至骨折,轻微的摔倒或撞击都可能导致骨折,尤其是髋部、脊柱和腕部。 检查:测定骨密度。根据最新医疗建议,40岁以后应当开始进行骨密度查体,可通过双能X线骨吸收仪测量的骨密度来判断是否患有骨质疏松。通过骨密度检测不仅可以测量出人体的面积骨密度值,还能测出与同龄、同性别人相比,骨密度T值,根据T值可以诊断是否患有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症的状况。
五、骨质疏松的防治 骨质疏松一旦发生,目前尚无有效方法使骨质恢复到病前水平。因此,必须重视骨质疏松的预防,那么如何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呢? 1.营养充足: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摄入至关重要。平时可多摄入含钙高的食物,如奶制品、鱼类、豆类、坚果类等。推荐中老年病友接受充足的阳光照射,日照不足者建议每天补充600~1000单位的普通维生素D。 2.运动锻炼:推荐的运动包括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骑自行车、游泳)、平衡训练(如太极拳) 和抗阻运动(如拉伸带、坐位抬腿)等。 3.生活方式: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改变吸烟、酗酒、久坐不动等不良生活方式。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积极参加户外活动,增加日晒时间。 4.预防跌倒:保持家里光线充足,去除地上可能导致滑倒的物品,浴室使用防滑垫等。 5.定期检查与治疗:高危人群应尽早到正规医院进行骨质疏松检测,早诊断早治疗。